2)第456章 高考、军考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科学家却有国籍的。

  这句话韦珣深感认同,别人家的月亮再漂亮,终究也是别人家的,自己家的月亮暂时因为乌云遮蔽看不到那副美景,但只要努力,终究是能拨云见日见到华夏明月的。

  后世那些出国不归的学生总以在国内没有同等可交流的对象为借口,然而却不知道在他们看不上眼的那群其他大学的建设下,祖国已经日渐强盛。

  正是他们认为不是一个同等学识无法交流的那些人,通过无数人的努力最终将华夏建立到了和白头鹰竞争对抗的大国行列。

  韦珣始终相信,学生们终究是爱国的,终究是知道华夏才是他们的家园。

  后世那种出国不归的情况,大多不过是受学校风气所影响。

  只要努力的发展,只要确保这样的风气不再蔓延,华夏的教育和科研终究会和基督世界那样成为一流。

  不过双一流院校计划中,因为华夏军方对军官人才的需求,招致各个学校的大力反对。

  因为韦珣和军方都要求加强高中军训时常,将小学初中的常态化军事体育课继续发展,并且每年暑假寒假都要进行半个月的加强集训。

  这个假期集训是加强训练,照比预备役的训练方式,同时还要求在战术动作、射击精准度等方面也有严格的考核要求。

  校方认为这是耽误学生暑假放松心情,会不利于教育。

  这些都还不是校方反对的理由。

  主要的反对理由是,在大学高考之前,军方还会进行一次军考。

  排在高考之前的军事考试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大量的士官生,对各所军校进行人才的补充。

  如此一来,华夏的学子多了一条选择,加上华夏全国都在鼓励兵役,提升军人地位,让那些少不更事一腔热血的少年都想着参军成为军官。

  从而导致华夏的高考将会有两次,学生在军考和高考都被录取之后,可能会因为军校的待遇优先选择。

  这必定是不利于高等人才的教育的。

  在这样的反对之下,军方和韦珣都做出了让步。

  军考改在高考之后的半个月,那个时候大学的录取已经下发,落榜的人才去军考。

  这个军考目前在华夏的官方用名为:加强国防军官素质暂行招生办法。

  民间简称为军考。

  军考的主要科目有枪炮设计、土木工程、动力、电子、后勤、战略战术等类别。

  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在军事科技研发的人才自主培养,扩大华夏的军官储备。

  和日俄的一次战争让原本以为军官足够的华夏再次感到了人才匮乏。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夏最少会拥有六百万以上的陆军,军官的缺口更大。

  加上在战争中的消耗,中底层军官绝对会因为战争出现缺额。

  军考固然是给了学子另外一个实现高等教育的出路,但也是让他们半只脚踏入坟墓。

  军事科研方面的招生是华夏为了未来的军事研发的隐秘性和自主性,摆脱现在对留德留奥获得人才的依赖性。

  士官招生那就是完全是招募中底层军官,为接下来的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军官大量阵亡提供接任的人才。

  这是韦珣参考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战争开始之后军官大量阵亡导致军队战斗力快速下降,和军方商议之后进行的国防军官补充计划。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