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1章 底蕴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洋,在印度洋也没有敌手,可以说海军的格局已经改写。

  哪怕是华夏屡次发起对外战争和遭到敌国进攻,但华夏的发展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甚至借着和日本、沙俄的战争,华夏获得大量的外汇(战争贷款)。

  在这些资金流入市场之后,反而加快了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华夏建国之后就和德国建立紧密的联系,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华夏的重工业几乎是从德国一点点买来的,不仅付出了真金白银,像是冶炼、开采以及一些特殊的技术,都提供了数年的优惠价格提供半成品才获得。

  借着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抗,德国本身的资源不足,为了获得新的工业资源补充和生产力补充,德国不得不将大量的技术转给华夏。

  同时,德国在获得贸易优惠价格之后,大洒金银,将高附加值的工业设备和在华贸易所赚到的财富购买了大批大批的钢材、橡胶、合金以及委托代工各种配件。

  这也是开战到现在两年多,德国的国内没有太大的资源短缺的原因。

  工业可以靠买,靠优惠以资源换技术获得。高端人才的教育却是需要依靠一个愿意全心全意帮助华夏的顶尖强国。

  急需盟友的德国恰好又是华夏最佳的合作伙伴。

  面对协约国阵营的压力,需要华夏牵制甚至协助击败沙俄的战略需求,华夏本身有强大发展潜力的外交需求,华夏庞大的人口产生的庞大市场的贸易需求,华夏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的工业原料需求,这些都是德国想要的。

  而德国也有华夏最为需要的东西,发达且先进的工业设备和生产技术,不会轻易对外转让的军工技术,底蕴强大且位居世界前列的高端教育资源,这些都是华夏最缺乏的。

  可以说德国和华夏十几年来的合作,几乎让双方完美的互补,都得到了所需要的东西。

  尤其是华夏,在十几年的合作中,相对来说是占了大便宜的。

  要是华夏向英法靠拢,或者和热衷灌输皿煮自由同时又大搞排华的白头鹰,在生产技术、工业设备、教育方面都不会得到人家真心实意的帮助。

  尤其是教育,乃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之一。

  华夏的留学生在德国,几乎可以说是倾囊相授,虽然不少价值极高的东西需要华夏付出代价,但最少学的到。

  现在的华夏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大力扶持,终于不再需要德国的大力扶持。

  工程师、科研人才这个华夏最大也是最难补齐的短板在十几年将近二十万留学生的辛苦学习后,不仅为华夏提供勉强世界一流的师资力量,更是让华夏的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得以顺利的进行。

  尤其是重工业发展、化工行业发展、战舰制造、发动机这些极为重要的军工相关行业,华夏几乎是全面师承德国。

  不过接下来华夏和德国的关系可能会走向对抗,至于是全面的对抗还是仅是双方各自布局,然后良性竞争,那就不知道了。

  (创作不易,书友们请到塔读阅读本书,塔读免费阅读的,算是对作者的支持吧,你的支持是作者码字的动力,书友Q群552866588)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