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一章 议政王大臣会议(上)_汉儿不为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硕塞得以晋封为多罗郡王,在册文中还特别强调硕塞系帝之“庶兄”。顺治八年福临一亲政,便立即晋封硕塞为和硕亲王,并且增注军功,此举打破了清太祖太宗时的惯例。少年天子此举的用意很明显,他是想通过封授兄长及亲侄的方式,来增强支持自己的力量,以便清洗多尔衮留下的势力。对此。朝臣看得明白,自然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身为和硕亲王又是议政王大臣的硕塞另外还管兵部和宗人府,权力极大,顺治也对他寄予厚望,无奈硕塞短命,去年病死了。其亲王爵由其子博果铎承袭。博果铎年纪不大,又无资历战功,自然无法和其他诸王抗衡,无奈之下,顺治只能让岳乐坐了议政王大臣第一位。诸王贝勒无人能和岳乐比地位,但坐在西第一位的简亲王济度却不这样认为。

  济度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次子,济尔哈郎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又是清太宗洪太册封的七大之一,更是睿亲王多尔衮死后清廷仅存的四位和硕亲王之一,其它三位,阿济格被幽禁赐死,满达海缺乏果断,而多尼还年幼,毫无军功绩可言。这样一来,德高望重而又有拥戴之功的济尔哈郎自然而然、无可争议地高居诸王之。如此身份,若不是病死,这议政王大臣位哪个敢坐?

  因为济尔哈郎对顺治的支持,使得顺治十分感激和尊敬于他,特下谕宣布郑亲王年老,一切朝贺、谢恩,悉免行礼,这可是当年“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才能享受到的礼遇。不久,顺治又下谕加封和硕郑亲王为“叔和硕郑亲王”,并册文表其军政大功,不仅如此,顺治还在一日之内加封其长子富尔敦为世子,二子济度为多罗简郡王,三子勒度为多罗敏郡王。时人都说郑亲王一门四王爷,是何等的显赫!

  不过皇帝对郑亲王一门的恩宠,在济度眼中却被认为是应得,他认为倘若没有父王济尔哈朗当年对顺治的拥立之功,那么显然坐在今天龙椅上的人早就不是顺治了。长兄富尔敦去世之后,济度和勒度与父亲济尔哈郎一道成了议政王大臣,济尔哈郎五月病逝后,济度本以为自己会坐议政王位,结果顺治却让岳乐坐了位,这让他很是不满,认为皇帝还是太年轻,不懂事。

  在济度看来,在世的皇族亲王、郡王中,他济度论威望、论尊贵、论军功应在位。目前与顺治帝同辈的,只有简亲王、安亲王和信郡王三人,信郡王多尼与天子顺治年纪相仿,论资历论军功都数不到他,至于安亲王岳乐又算得了什么?按辈分,他俩是兄弟;按位分,岳乐新进亲王,也不及自己。唯一的不足是岳乐比自己年长几岁,但自己可是叔王济尔哈朗的世子呀!

  济度看不上岳乐,岳乐也看不上济度,二人之间一直不友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