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一十章 战前有动员、战后要总结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算尺,艰难的将20以内的数字分成两个数。

  朱见济偶尔眉头紧蹙,同样也有脾气不好的时候,但是一闹脾气,胡濙就让他伸出手来,用戒尺打他一下,虽然不是很重,但是每次都让朱见济龇牙咧嘴。

  胡濙是一个很严格的老师,朱祁钰眉头紧皱,日后这小家伙会不会因为挨着两下,而怀恨在心?

  此时的朱见济还是个孩子,每次都十分恭敬的认错,然后继续读书。

  细细想来,在这个讲天地君亲师的年代里,老师是一个仅次于父母双亲的长辈。

  朱祁钰又转悠到了后宫,看到了汪皇后带着后宫四人,在一辆轧车上忙忙碌碌。

  轧车,是一种农桑车,确切的说,一种很原始的辊式扎花机,乃是由元时农学家王祯,写在了《王祯农书》中一种农桑工具。

  这种轧车,用于棉花生产之中,把子棉中分离出皮棉的机械,就是将棉籽从棉花之中脱离出来,而不伤及棉纤维的工具。

  朱见澄已经一岁了,他坐在旁边,玩着已经扎好的棉花,被汪美麟抱了起来放到了一边,可是朱见澄老实坐了一会儿,又开始歪歪斜斜的向棉花堆走去。

  汪美麟无奈,只好将其交给了宫人,送到太后院里。

  大明的皇后出身并不显贵,是会做农事的,只不过母仪天下,就是象征性的做一下,意思意思,表示参与农桑之事,也表示大明重农桑之本。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朱由检的皇后周皇后,就在宫里有二十四架纺车,而且还时常跟着宫人们一起亲事女红纺纱之事。

  朱由检需要七十万两银子调动辽东铁骑的时候,周皇后将攒下了两万两银子,给了她父亲周奎,让周奎献上。

  不料到这国丈周奎,直接贪了女儿周皇后的一万两,只献出了一万两出去。

  在之后,李自成就进京了,把周奎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抄家抄出了一百万两的金花银。

  朱祁钰走了过去,看着有些土和脏的棉花,疑惑的说道:“这纺如何变成棉线的?”

  汪美麟看着朱祁钰好奇的目光,满是笑意的说道:“见过夫君。”

  “这纺得先弹成絮,需要先用木棉弹弓,就是这个,竹为身牛筋为弦,用木棰敲击,将土、脏弹掉,最后弹成絮,无论是填充还是编线,都是简单的事儿了。”

  汪美麟拿起了一个四尺多长的竹弓,手持一个木槌,开始敲击弓弦。

  朱祁钰终于理解了,为何刘吉会被人称为刘棉花了,棉花的确耐受弹,估计刘吉和这棉花一个样儿。

  无德的胡濙走后,大明的朝臣们会迎来一个更无德的刘棉花,朱祁钰为大明朝臣们默哀。

  无论胡濙还是刘吉,他们秉承的理念都相同,那就是礼法不是不便之物,陛下要怎么变,就怎么变。

  朱祁钰看了一小会儿,就奔着马厩而去,骑着大黑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