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风不善,教化不明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唐为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

  “《唐六典》有载:制、敕、册、令、教、符。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皆曰符。符下县,县帖乡,分付里正。”

  朱祁钰明白胡濙想要表达的意思,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秦汉唐都有严密的基层组织,商鞅的搞出了什伍连坐法,秦汉都是如此,而且连坐处罚。

  而唐朝是里乡法,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

  唐有六种公文,其中的符就是专门下到县里,县里出贴给乡长、里正、村正。

  大唐皇权把手深入到了村一级之中。

  比如杜甫的《石壕吏》就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描述,而杜荀鹤在《山中寡妇》也说「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等等。

  大唐的诗人在诗词中勾勒出了整个大唐,而大唐的官僚们在议中,也在描画大唐的模样。

  宗族制和科层制是在斗争中反复螺旋上升的,而且大明的皇权始终大于家长权,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即便是在天启年间、崇祯九年之前,也能把征辽饷收齐。

  鞑清一直到光绪年间,都在收征辽饷,而且不换名目,就这个名字。

  鞑清收征辽饷要征伐辽东吗?

  我征我自己?

  其实并非完全的皇权大于家长权,本质上是大一统之下的公权大于私权,朱祁钰对此有着极为清晰的认识。

  朱祁钰十分确定的说道:“大明不也有百户为一里,六里为一乡,朕委派了掌令官前往治理,甲首、里正、掌令官三级乡野管理农庄的管理吏员,已经运转整整五年了。”

  而且在掌令官手中,还有两支重要的力量一个是卫所儒学堂的军生,一个是义勇团练的队正。

  大明的农庄法已经推行了五年的时间,是基于刘伯温军卫法的升级。

  朱祁钰一直想加个妇女主任,但是没有根基,确切的说,没有实现的办法,设一个妇女主任,也没活儿干。

  劳动使人自由。

  在最开始的时候,农庄法的目的,是恢复人口。

  山外九州、京畿、福建因为兵祸,导致了人口大幅度衰减,朱祁钰只能抬出太祖高皇帝的军卫法,来恢复人口。

  一成半的藁税,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新辟之地的靖安省,河套地区的农庄法,也是恢复人丁,渠家人和瓦剌,搞得实在是太过于天怒人怨。

  后来的农庄法,朱祁钰并没有全面推开,而是除了山东之外,各地官田设有部分的农庄法,这些农庄法就是鲶鱼的作用,是朝廷的公权和宗族私权的拉扯。

  胡濙坐在了凳子上无奈的说道:“两京一十六省,只有京畿、福建、靖安,全面铺开了农庄法,山西部分、贵州部分,其余都是小范围的试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