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六十一章 本地帮会很没有礼貌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亭、清铃廊、鹤林堂等等堂舍,可谓是一尘不染。

  “又回来了。”朱祁钰伸了个懒腰,看着冉思娘满是笑意。

  上一次来的时候,冉思娘还是作为京营征伐贵州的战利品。

  兴安和小黄门耳语了几声,俯首说道:“陛下,杨指挥请求觐见。”

  “宣。”

  杨翰,大明南衙镇抚司指挥使,天子缇骑,大同府深入虏营六人之一,大明墩台远侯都尉。

  假钞之事,就是杨翰作为法司稽查出的大案。

  之前朱祁钰在行宫时,有人又炒作方孝孺的案子,朱祁钰派杨翰清查,这显然是查利索了,回来复命。

  “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杨翰恭恭敬敬的行礼。

  朱祁钰打量了一下杨翰,这个精壮的汉子,在南衙并没有养尊处优,反而眉宇间多了几分锐利。

  相比较草原,这南衙战场,并不比在草原上轻松。

  “朕安,平身。”

  杨翰将自己收集到的情况写了份奏疏递给了兴安说道:“陛下,土木天变日久,大明承平之态日显。”

  “一些文人开始结伴出游,结社会友。”

  “大约有九例文社参与了方孝孺祭祀事。”

  朱祁钰拿过了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西湖诗社,在永乐初年组建,由翰林检讨王洪组建,王洪以诗酒为兴,聚于社、乐于诗,故无孤闷客,以社为名的宴游赋诗集会,渐渐成了气候。

  耆德会,始于宣德八年,或张燕家园,或携槛湖上,欢洽歌咏,社集耆老有郎子贞、蒋廷晖、孔希德、项伯藏、孙适、郭文敏、邓林、姚肇等,以致仕官员,乡绅贤达、耆老德辈为主。

  湖楼诗社,由聂大年组建,此人正统年间被察举为仁和训导,至正统十四年升任仁和县教谕,雅集宴游,创刊著书,有湖楼学派之称。

  这些个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喝点马尿,难免要指斥时事,这说着说着,几个诗社一合计,这方孝孺案都过了这么久,是不是该给方孝孺祭祀下?

  这九个诗社成立或早或晚,最早的能数到元朝时候,也是大明止投献风力的始作俑者。

  朱祁钰没收拾他们,他们倒自己找上门来了。

  “这是给人当枪使了呀。”朱祁钰收起了奏疏递给了兴安。

  几个酸腐文人哪来的钱雅集宴游?每次集会都是莺歌燕舞,哪次不请些名角唱曲、不请清倌儿伺候、不请些娼妓暖床?

  这花销,哪里是几个酸腐文人能担得起的?

  这几个诗社,不过是摆在台面上的小丑罢了,就是个替罪羔羊,陛下要是查起来,怪罪下来,是这些文人狷嚣!

  这些替罪羊们,大谈风骨,再谈三纲五常大义,非议朝政,被人卖了尤不自知,或许知道,却心甘情愿。

  朱祁钰要找的是背后的人。

  杨翰再拿出一份奏疏说道:“仁合夏氏,夏时正。乃是继任的两浙海商商总,这九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