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0章 红旗城跨越式的发展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等地延伸,至于他们和其他盐商之间的刀光火影,激斗妥协都与红旗城无关。

  丰富的物资回流,也让红旗城的储备充裕到,多次扩建专门的仓库。而用这些原料加工的民用产品,如民间必不可少的铁质农具,锅碗瓢盆,衣服鞋袜等等,又是翻倍的利润。

  而这些物品,同样的把周边二十五个村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数倍。口口相传后,这里已经是世外桃源,地上天堂。

  不断有赤贫的农民、工匠、军户拖家带口的投奔入伙。现在黑风寨里直属的寨民再次突破一千人,原来空下的窑洞,又是住满了人,连红武学校都只能再次抽调师范生和教学物资、图书等,再次为四五百的少男少女们开课。

  大盐场现在也是个沿海的小城,正常生活的也有七八百人,孩子都在黑风寨的红武学校读书训练。

  屺坶岛现在也已经完全变成了新的分基地,正常都有千人驻扎,得亏红武学校的学员们,参照图书馆的资料,自己搞出多级过滤设备,解决了岛上饮水难的问题。现在这个基地分为三块,红武海军基地,红旗船厂,仓储住宅区。

  红旗城就不用多说了,城里已经一万两千多人,还在不断增加中。

  在训新兵有三四千人之多,除了一大半是东江镇过来的,还有不少是黑风寨和红旗城周边的民兵主动入伍。

  这边红武学校在读的也超过三四千人,红旗城周边二十五个村,所有适龄儿童已经全部强制入学。这还去除了已经正式编入红武军的七八百人。沈凌云每天带着胡杏花和陈华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牛二叔的后勤部,现在也是三四千人的大单位,红旗城系统还是先军为主,随着老人员的匮乏,很多的防务现在都由武装后勤兵接手,原来退役的老寨民纷纷重新披挂上阵,带领着远超大明营兵的武装力量,成为红旗城势力范围内的坚盾。

  替换下来战兵们,作为红旗城系统最锋利的矛,威慑周边。

  工坊区,农闲时最多一次开工有近万人,直属的大匠和男女工人有三四千,基本上都是红旗城军中和后勤部的家属,农闲时,周边的熟练工纷纷补充到各个工坊,源源不断的产出新物资。

  原来的俘虏们及强制劳动改造的上千人,已经有一半工作表现出色,经过多方评定后提前释放,还补发了改造期间的工资。剩下的人看到真实的例子,也都老老实实的改造,互相监督,争取早日回家。你说不老实的?嘿嘿,已经都送去和牛头马面唠嗑了。

  红旗城和黑风寨之间的山地荒原,也在开发之中,适合耕种的地点已经选择了几十处大大小小水源充沛的区域,雪落之前,已经做过前期的烧荒,开村后,会调集大批人手开荒耕田,建立直属的农庄,好安置源源不断的人口。

  很多三四十岁的农户新人,还是习惯自耕自足的小农生活,对这种快节奏的工坊生活不太适应,红旗城也不想把他们安置到周边的村寨里,怕新人老人互相对立反而不美。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