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海边的小村,惊慌的人们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同伴笑称为秀才,半饥半饱的苦熬。

  穆诚到各岛招人的时候,急于改变现状的梁峰主动报了名,因为识字和会算术,很快就在穆子营脱颖而出,吃饱穿暖,还有月俸,梁峰对穆子营非常感激。

  到底是读过书,从过商,头脑灵活,梁峰很快发现了,穆子营的背后有更强大的力量支持。

  在柴岛,在铁山城,在宣州堡,一件件、一桩桩的惊天大事,让这个青年人目眩神迷,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次休假,他也是主动提出要去大本营看看,政保处的评语是忠诚度良好,于是也得到了批准。

  在红旗城,参观了规模庞大的工坊、杀气腾腾的军营、书声琅琅的学校。

  最让他激动不已的就是红旗城大图书馆,后来的日子,他那里都没去,每天就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的读书!譬如闻名已久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等。

  直到被抽调到济州岛远征军,担任鹏帅的棒语翻译,这种机会有多么难得,于是梁峰也欣然从命,从图书馆借了几本厚厚的书籍,就登上了战船。

  此时的梁峰也是一身戎装,所有人都一样,穿着咖啡色呢制短大衣,内里是黄褐色的军装和马靴,武装带扎的整整齐齐,头上戴着圆溜溜的草绿色钢盔。

  你没记错,就是八十年代的红色帝国制式步兵军装,汪鹏当时是按废品价格成吨买的,晒一晒拍打拍打都是崭新的。

  梁峰按照鹏帅的要求,询问俘虏们这边的情况。原本被吓的瑟瑟发抖的几个中年妇女,听到有人会说棒语,赶紧求饶不已,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这边情况告诉梁翻译官。

  原来这处私港没人管理,每年夏天,风暴季节前后,会有不多的船队,会短暂停靠,补充食水,每年都有固定的岛上大户,会安排人来接触,交换物资。

  她们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村,就是帮着装卸,挣点粮食和铜钱。小村总共才十几户人家,三四十人,看到大船靠过来,年轻人带着孩子,拿上食物跑了,就剩这几个舍不得穷家破业的人,指望着老爷开恩,不要烧房子。

  烧了冬天就没地方住了,这几年冬天天冷,虽然没结冰,但是习惯温暖环境的岛上贫民,根本就没有御寒的衣物,只能在屋里躲避寒风。

  正说着话,远处传来一声铳响,登岸的部队迅速前出,越过小村,在唯一的山道下方建立防线,先下船的两门火炮也组装完成,推到合适的位置上,做好战斗的准备。

  汪鹏看着后方的船队,已经卸下四艘物资和人员。卸完货的战舰立刻满帆,替换外围的战舰,巡弋这处海域。

  汪鹏让梁峰继续审问,这个岛的详细情况。自己快步前往铳响的方向。

  望远镜里看到的景象,让汪鹏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红武军学兵连端着上了铳刺的燧发铳,从树林里押出一群光屁股的女人。

  也不是真正的光着屁股,都系着丁字裤似的兜裆布。现在的海风对习惯了辽东酷寒的汪鹏来说无所谓,但对她们来说也算是寒风刺骨。

  个个都只用麻布包着头,赤着脚披着草编蓑衣,手上或提或背着藤篓草袋,里面应该是她们最宝贵的食物。

  有的还抱着或背着孩子,牵着看不出来男女的半大孩子。

  都是哭哭啼啼,哀求不已。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