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1章 七月初三南山上 一袭山风送秋凉_我有虫洞去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正常就餐,自己和沈凌云同样的打了一份晚餐,新收的大米煮的浓粥,大个的新麦粉做的饽饽(大馒头)。

  一个白水煮蛋,一份学校自己的菜地里长的黄瓜辣椒凉拌菜,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大块的咸海鱼段。

  伙食很简单,营养很丰富,孩子们个个能吃饱,从他(她)们红润的脸蛋,就能看出在学校里生活的不错,但是微黄的短发,还是暴露了这些孩子,没进校门时受的苦楚。

  听孩子们说话的口音,豫、晋、陕都有了,说明现在的西北形势很恶劣,这一块军情局已经安排得力人手过去了。天灾人祸的,汪鹏也只能尽力而为,再发展一段时间,彻底解决西北问题。

  现在负责红武学校的不是旁人,正是沈凌云的便宜妹妹,和她外形非常相似的姚心莲。秀云带着孩子在辽阳陪着沈大虎去了。

  姚心莲因为文化底子好,学习的进度也快,很快就脱颖而出,逐步接手了这边的工作。

  三个人坐在一起,端着餐盘凑成一桌,没有聊工作,谈一谈老爹沈大虎这个辽国公的趣事,也能下饭不是。

  汪鹏的女弟子们,基本都是从事教育、医疗、通信、金融方面。像小花(胡杏花)作为女弟子们的大师姐,就是协助沈凌云,负责抓整体的事务。

  当年的小翠,现在都已经负责整个辽东的教育系统。

  陈华在担任通信部管理的情况下,都被抽调去乐浪组建整个教育系统。

  唉!人手紧缺,人才紧缺,让这些少男少女们,全都是赶鸭子上架。不然怎么办?

  指望那些原来的书生?秀才?举人?他们除了会之乎者也,还会啥?连个地球是圆的这个事实真相,都惊咤不已的书呆子,要来有何用?

  汪鹏也只能拼命的压榨自身系统的潜力,好在自己身后是一个物资大丰富的时代。对于不差钱的人来说,知识真的很廉价。

  之前图书馆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各式各样书籍,也被徒弟们整理成系统分类,教科书、专业书、文学书等。

  随着辽东大型造纸厂、大型印刷厂的投产,成千上万的字典、书籍开始填满所有学校的圣地“图书馆”。

  虽然比不上汪鹏从现代运来的书清晰漂亮,但重要的是上面的知识。

  在这个异时空大明朝,知识都集中在很少的一群人手里,视若珍宝,文化人自娱自乐,大明乡村遍地文盲,只有城市里还好一点,毕竟识点字,也好找活干。

  汪鹏的红武学校,真正需要教的就是扫盲,学会拼音,学会几百个常用字,学会简单的四则运算。一年不到的功夫,就能完成基本的扫盲教育。

  然后就是自学,凭着手中的字典,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有先行的学长们自发的组织学习,各种各样的小团队,都欢迎新生们的加入。不要担心没人教,只要你肯学,你愿意学。

  除了扫盲要经过考试认证,其他的没有考试,只看你是不是真学到了东西。能不能用的上。红武学校比较实用主义,只看你的能力,不听你的胡扯。

  你说你数学厉害。来,帮我把这个月的红武学校支出费用汇总一下。

  你说你物理学的好,来,赶紧帮看看这最新的手压井设备,有没有改进之处。

  你说你化学有了心得,来,赶紧来化学组,硝酸提纯需要你,火帽研究就快突破了。

  ……

  在这里,没有人会去抱着圣贤书摇头晃脑,唐诗宋词大家都当成休闲读物,让快要沸腾的大脑休息一下,读一读名诗、佳词,陶冶一下情调。

  在这里,大图书馆就是红武学员们的圣地,师父带来的知识如山似海,穷尽一生也学不完,只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努力走下去。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集体!

  是汪鹏有信心征服世界的力量所在!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