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平生丘壑落笔草(二)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组词造句,好像大纲要求是三年学完六百个字。四到六年级的国文主要学习阅读、作文...”

  “算学就是加减乘除。格物院数学所引用了天竺数字,在《算经》、《九章》等前人典籍基础上规范了运算符号和规则...九九乘法表,两位郎君可听说过?”

  陈修眼睛一亮:“我在白马寺读《数学入门》时见过,还背了下来。”

  宇文粹中哈哈一笑,“某在禹谟馆学习时,最先背的就是逻辑规则表和这九九乘法表。”

  “体育就是时常锻炼,跑步、单双杠、蹴鞠...要的是强身健体。不过体育只是必要分,中学、高等教育招录时,体育只需达标及格即可。”

  “如果不达标呢?”李维好奇地问了一句。

  “考得再好,中学和学院大学也不会招录。”宇文粹中答道。

  他看着李维瘦弱的身体,连忙补充了一句,“体育考试其实很简单,十几项科目,考试科目是二加一,即跑步、仰卧起坐两项必考科目,再加一项选考科目。只要经常保持锻炼,很容易达标的。”

  看到李维没有做声,宇文粹中继续:“《德育》就是教授圣贤经义的道理,忠君爱国,仁义廉耻、克己复礼...”

  听到这里,李维的脸色才微微缓和了一点。

  “小学四年级后,增加一门自然。”

  “自然?道法自然?居然要学道教学识?”

  “不,不!”宇文粹中连连点头,“此《自然》是天地宇宙万物的意思。比如东南西北,何为东南西北...”

  哦,听到解释后,陈修和李维恍然大悟。

  “解释了小学所学的科目,回到刚才我说的登封、密县小学试点。当时工作组想出的办法是两三乡为一个小学,每所小学再分四五个学组。三四个相邻村落的童子,就近分在一个学组。如此入学就十分方便。而小学各科目教师就轮流执教各学组。”

  “比如今天甲教师去一学组教国文,乙教师去二学组教算学,丙教师去三学组教德育,丁教师去四学组教自然。明天甲教师去二学组教国文,乙教师去三学组教算学,丙教师去四学组教德育,丁教师去一学组教自然...依次轮换。”

  陈修和李维只是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张康国却是抚掌赞叹道:“这个工作组里,肯定有秘书郎出身的人。只有秘书省出来的人,才会想出这个意料之外却确实可用的法子来。”

  感叹了几句,张康国接过宇文粹中的话头,继续说道。

  “小学入中学,需参加各州文教局组织的中学招录考试,也叫中考。一般情况下,每所中学每年招录的学子,少则数十,多则一两百名。那时学童已经十二岁,寄宿学校,家里也放心。中学四年,一二年级学习的科目是《国文》、《数学》、《德育》、《历史》和《地理》。”

  “《数学》,舅父,这是《算学》的升级吗?”

  “是的。”

  “三、四年级还增加一门《格物基础》。中学四年读完,即可结伴前往郡治,参加礼部考试院分遣各郡,指导和监督各郡文教厅组织的高等院校招录考试,也叫高考。考中者,乙等可被本郡院校招录,甲等可前往开封,参加成均、璧雍等大学的复试。”

  “舅父,如果中学读完,这高考没有考中,该如何?”陈修问道。

  是啊,经历过县试、州试等诸多考试,一路过关斩将闯到礼部省试的两人,当然知道这考试的残酷性。能考中过级的,毕竟只是少数人。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