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东阁议事(三)_大宋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在闹市上;凝聚力强而离心力弱,大宋上下团结一心却僵化盲目,最后死水一潭。”

  “官家一直在强调,没有最好的官制,只有最合适的官制。如何平衡凝聚力和离心力,需要看情况而定。官家当时还用骑马来打比喻,跑得太慢,会耽误行程,需要松一松缰绳;跑得太快,会绊倒摔跤,需要拉一拉缰绳——官家的骑术,吾等做臣子的,望尘莫及啊。”

  听到宇文虚中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大家都是心有同感。

  蔡卞带着微微笑,一脸很有感触的神情。

  “宇文左常侍转述的官家圣训,让我等受益匪浅啊。诸位,还有什么意见吗?”

  看到大家没有出声,蔡卞直接转向李复说道。

  “李阁老,你主掌吏部,又是制置编制条例署右制置使兼承宣使,协理中枢和地方官署官吏编制的制置事宜。各郡设置总领大员,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你说说意见吧。”

  根据官家的建议,尚书省草拟,中书省通过,以明诏形式正式公布了《军政官署官吏编制条例律》,在大宋推行编制新政——中枢和地方,从尚书省到县署,增减任何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官吏名额,都需要通过编制申报和审批等流程。

  跟据《编制条例律》,官家决定,把三省以及秘书省、翰林院、格物院、弘文院等所有吃皇粮的文官机构和官吏的编制工作,统归到一个新的部门——制置编制条例署。

  由太宰蔡卞亲自担任都制置使,左仆射张叔夜担任左制置使,吏部尚书李复、左都御史宗泽、左资政蔡京、侍中谭世绩担任右制置使。

  李复兼任职同秘书长的承宣使,处理具体事宜。

  制置编制条例署是管文官的,至于武官和军队编制,则由校检诸军公事署负责,枢密院使李夔兼任都校军使,典军都虞侯任左校军使兼承宣使,四宣徽院左承宣使兼任右校军使。

  听到蔡卞点名,李复不敢怠慢,稍微斟酌几息后就开口答话。

  “太宰,我等的意见已经表达得明白无疑,无非正反两种意见。按照宇文左常侍转述的官家圣训,就是如何平衡凝聚力和离心力。正方觉得现在要加强凝聚力,拉一拉缰绳,缓一缓;反方觉得现在要维持现在的均衡,继续松缰绳,让马儿跑得更快些。”

  说了一通谁也不得罪,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说了等于没说的话,李复总结道:“如何控制这缰绳,需要大智慧大毅力不可。我等骑术不精,不敢妄加断言。”

  听着这话的意思,有点想把球踢回给官家的意思,这可是犯了大忌讳。

  官家授权给内阁,就是让你们能够针对诸多军国大事里的问题,议出解决方案。现在把问题又抛回去,官家能高兴吗?

  精于为臣之道的李复肯定不会这么傻,于是听到他的话锋一转。

  “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