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二章 1978(一)_日常系影视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78年,是变革的一年,很多循规蹈矩惯了的人们忽然发现,这个世界可以活得更精彩。

  刘昊在1973年的股灾中,收购了一家无线电厂,经过从日本引进技术和培养本土技术人员两方面着手,不仅现在能够生产收录两用机,而且体积更小的随身听也已经生产出来了,在七八年初,便远销日本和美国,比原时空历史的索尼提前了一年。

  当然,现在的随身听还只能听磁带,公司的技术部分正准备推出第二代随身听,其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将电台也整合进去,不单有播放和录制磁带的功能,而且还有收听广播的功能。

  现在,肖刚手下除了卖电子表之外,就属这种随身听卖得火。

  为什么呢?

  七七级高考暴露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考生们的外语基础很差,而作为高考第一名的徐静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很‘偶然’的提起在香港的亲戚曾经给她们姐妹捎来了一部随身听,用来学习英语进步很快。

  其实这番话经不起推敲的,因为随身听是在78年初才正式面试的,而高考是77年12月中旬,但没人对这种事儿较真儿,反正很多人都记住了有这种语言机器,尤其是在知道它还能听各种歌曲的时候,人们对它的印象就更深了。

  为什么不经过正规渠道进入内地市场?

  因为还没谈妥呗。

  而且就算是谈妥了,也有很大的问题。

  一则,现在还是计划采购,数量上不去,而且买这玩意要票,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这种票卷都是有限额的,受到很大的限制。

  很多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人都知道广州有一个中英街,这条中英街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它是香江与内地的‘边界’,而是因为那里曾是那个时代一个很著名的‘购物天堂’——因为它的特殊性,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里吸引了很多的观光客。

  不过,这些观光客可不是来看风景的,据刘昊所知,那个水自流和骆士宾应该也是从中英街淘得第一桶金的……或许他可以帮周秉昆解决这个麻烦。

  随着越来越好的国内、外.社.会.形.势,老百姓的物质生物水平在逐步提升,开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他们不仅迫切地想听道外界的消息,更想看,所以现在的电视机票可以说是一票难求。

  刘昊没有等星期天再回家,第二天放学之后,他就骑车带着电视机和单放机回四合院了。

  “昊子,今天有空回来了?”

  一进大院,迎面看到三大妈拎着个布包出来,目光习惯性地变成‘财物扫描雷达’,落在了他怀里的纸箱上,“这是电视机吧?”

  “嗯,我干爹给一大爷买的电视机和单放机,可以看录像。”刘昊说道。

  “是傻柱买的?怪不得都说香江遍地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