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七章 新生1_浴血荣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周恩来所提出来的赤化川陕甘的提议。会议记录在最后写道:全体通过恩来的战略方针。

  赤化川陕甘,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北上的问题。这是第一次非常明确地在中央会议上记录下来。但是到了9月,由于一、四方面军分裂,张国焘率领四方面军及一方面军的一部分,独自南下,毛泽东则率领少部分人北上。

  发生分裂之后,北上的中央红军召开俄界会议。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讲,我们本来应该像恩来建议的,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但是,现在只有一方面军的主力北上,只剩7000人,人数太少,那么现在怎么办?毛泽东讲,现在建立川陕甘苏区已经不可能了,只有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往东发展。这是俄界会议的决议。

  俄界会议的决议实际上把两河口会议的决议又放弃了。

  确定去陕北根据地的会议,是9月27日的榜罗镇会议,榜罗镇会议之前,毛泽东查阅缴获的当地邮局的报纸,通过报纸上阎锡山的讲话,终于发现:陕北还有一块根据地。毛泽东看了消息之后,迅速地修改了在俄界会议确定的“首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的设想,提出到陕北去,在陕北建立根据地,保卫扩大革命的根据地,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的革命。

  回顾整个长征过程,可以看出来,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1934年10月10日长征开始,战略目标不断转移,从最初考虑到湘鄂西,到黎平会议的川黔边区,到遵义会议的川西北,到扎西会议的云贵川边,到两河口会议的川陕甘,到俄界会议的与苏联接近的地方,一直到榜罗镇会议,最终确定为陕北。这是红军的队伍,一路硝烟,一路烈火,撞得头破血流,最后终于在夹缝之中,发现了这么一个根据地。红军长征一年来,经过无数牺牲奋斗,和不懈地实践与探索,战略目标的选择,最终完成。

  所以说,红军长征的战略目标,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要到陕北建立根据地,是历尽艰难,经过无数牺牲,不懈地实践和探索,最终在不断地选择变化之中,完成了最终的战略目标选择。而在脱离了根据地一年后,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的中央红军终于找到了根据地。

  这是历尽艰难选择的结果。所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它不是一个神灵的预言,不是来自于神机妙算,而是来自于艰苦卓绝的实践,不屈不挠,任何情况下,绝不放弃。从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作者所讲的,他说国民党无疑有好故事,但共产党的故事,肯定更好。国民党打了败仗就散,共产党打了败仗也不散,继续艰苦奋斗,最后玉汝于成。这话讲得是非常正确的。

  1986年,索尔兹伯里在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