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六章猛将典韦,力压众人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猜到了缘由。

  早在前年还在太原时,张瑞便因为黑山贼之名而吸引了大量游侠逃亡治下以躲避汉室追捕,当张瑞剿灭了白波军,这种势头达到鼎盛。

  名士、游侠、流民纷纷逃往治下避难。为了应对不法游侠,贼曹掾曾一年数次请求增加治安拨款,以招募胥吏,维持治安稳定。

  甚至武举就是为了稳定这些游侠而设,明文规定,游侠有犯罪不法者,不得参与武举。希望以此来约束有志节的游侠安分守法。

  显然,典韦也是曾经避难于太原、河东的游侠。

  张瑞所不知道的是,自己曾经差点就与典韦失之交臂。若武举再晚颁布数日,典韦就离开了河东。是一群游侠奔走相告,典韦才决定留下试试武举。

  关于典韦,张瑞印象极深。当然,可能任何一个喜欢三国的人,对其都印象极深。

  托《三国演义》之福,典韦的事迹广为人知。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典韦在《三国演义》中得事迹,基本与其历史事迹相同。比如赫赫有名的八十斤双铁戟。

  这个跟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同,历史上典韦的兵器就是八十斤双铁戟。

  为此《三国志》特意记载了,典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当然由于罗贯中的一贯作风,《三国演义》里毁了极多的名将。因为罗贯中对军事的误解,导致其凡是夸赞的名将,必然武力极为突出,从而薄弱了其他环节。

  比如赵云,明明是一位仁义勇智信全面均衡的名将,在《三国演义》里,就被设定成了武力近妖的不真实武将。

  而典韦也是如此。明明是一位类似张辽能带兵打仗的猛将,却被《三国演义》设定成了类似许褚的亲军统领。

  在陈寿的《三国志》记载中,典韦形貌魁梧,膂力过人,因单臂举起军旗而被司马赵宠所赏识。

  最初从属于夏侯惇,四处征战,数次杀敌有功,被拜为司马。

  因濮阳之战,正面击溃吕布大军而闻名天下。当时曹操击破吕布别营,被支援赶来的吕布大军反包围在营中。曹军大战一天一夜,又面临吕布亲自冲锋陷阵,相持甚急。

  曹操征募勇士,陷阵突陈。典韦率先在人群中应募,随后有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

  当时西面战情告急,典韦突进挡敌,吕布军弓弩乱发,矢箭如雨,典韦因身披两重重铠,所以尽然无视。及敌军近至十步,典韦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掷敌,所投者无不应手而倒。吕布军稍退。

  此时刚好是日暮之时,曹操才得以引军而去。

  考虑到敌军打的曹军节节崩溃,而典韦要一直等距离近至十步才发小戟,敌军很有可能就是身穿重铠的陷阵营。毕竟弓弩齐发,这一点也跟高顺率军平定郝萌之乱的描述一模一样。

  因为此战,典韦一战成名,被曹操所赏识。《三国志》所记载:“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总体而言,典韦在军中的地位,与张辽、乐进都极为相似,是率军先登陷阵,浴血在前,而不是一直护卫中军。

  哪怕是宛城之战,典韦也是率军守在城门处,而不是护卫在曹操身边。

  后世对典韦的评价也是:“典韦雄武壮烈,不在张辽、许褚之下”。

  这是一个可以率领步兵跟敌方大军激烈厮杀的猛将,而不仅仅是一名保镖。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将领没有谁就一定是头脑简单的保镖头子。

  哪怕赫赫有名的虎卫许褚,刚从军的时候也是做的先登陷阵的工作。

  “许褚及麾下诸侠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