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负苦心_商海情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撤走了。但政府却为阿根叔发了一笔在当年看来相当可观奖金,更让他感到光荣的是,攻关组特地为他颁发了一张用毛笔写着“杨阿根同志:荣获‘素纱禅衣攻关项目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奖状。想当年这可是让左邻右舍、让所有山民都无比羡慕和嫉妒的荣誉呀!

  也是因为这个“荣誉科技工作者”的称号,让阿根叔咬着牙、拼着命,甚至是棍棒加持,硬是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这大山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又一次让他收获了乡亲们羡慕的眼光和掌声。

  每当回忆起自己双手捧着闪着金光的奖状,在村子里绕着圈炫耀,接受着乡亲们投来的赞许目光和热烈掌声,阿根叔的脸上就会浮现出孩子般可爱的笑容。

  回忆了完整的“科技工作者”的荣耀,回到现实中的阿根叔说起现在三眠蚕的现状,不仅唏嘘不已。

  抽着满是皱纹的脸,阿根叔叹息地说:“三眠蚕出丝量少,而且很细,没有人收。后来就没人养了。这几年日子好了,我就想着再养养那种蚕。让蚕虫睡三次觉就结茧,可我怎么找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蚕。后来,我就专门找个头小的蚕养,产的丝虽然细,但又短又脆,不能用来织东西。我儿子说,是因为蚕虫的身体太弱了,营养跟不上。”

  “那你是怎么想到要给它们喂人参的?”李兵插嘴问。

  阿根叔乐呵呵地说:“刚巧,那时候我儿子给我带回来几袋这样的西洋参,让我们老两口补补身子。我就想人吃了补,蚕虫吃是不是也补,就试着喂了喂。没想到蚕虫很喜欢吃,身体也壮实了,产出来的丝虽然不多,但又长又韧,关键是细,和当年我养的三眠蚕产出的丝一样漂亮。”

  说完,阿根叔就带着王直和李兵进了自己和老伴住的堂屋。之间屋子正中央是四川山区民众家家都少不了的火塘。再有就是靠北墙摆放着一张桌子,左右各一把椅子。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养蚕用的扁圆蚕床和镰刀、斧子之类的农具。摆设显得很陈旧,却打扫的非常干净。

  此时,火塘边的小凳子上,正坐着一位身穿深灰色夹袄,满头银发的老婆婆。带着老花镜,手里正端着刺绣用的手绷,借着头上的灯光,正在绣着一方丝巾。可以看出丝巾上是两只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在火光中活灵活现地映入眼帘。看得出,老婆婆的刺绣功底相当精湛。

  听到脚步声,老婆婆缓缓抬起头,用手把花镜向下拉了一点。看清楚来人后,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老头子!你带客人来家怎么不早点说。我好准备饭菜招待呀!”

  没有等阿根叔说话,李兵抢上一步,放大了声音说:“刘阿婆!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兵娃子呀!”

  听了李兵的介绍,刘阿婆把花镜取下来,仔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