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清官要什么钱?_大人,得加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小步前进,不能一蹦一蹦的,那样容易扯到蛋。

  两个多月前贾六让刘德派人到广东联络天地会,除帮他到澳门采购军械、招募技师外,也负责搜集澳门市面上关于西方军队训练、战术、工业、科技相关的书籍。

  到时翻译一下,结合大清的实际情况,弄几本像样的教材出来并不难。

  说实在的,贾六认为他的新军能达到后世学生军训的水平,武器装备即便是和洋人同等的情况下,也足以让洋鬼子跪下叫贾爸爸了。

  没办法,眼光摆在这呢。

  至于八旗,贾六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要给他个三五年发展时间,八旗子弟都得跟着他贾大帅一起开乾清宫的门。

  “去吧。”

  贾六打心眼里喜欢杨遇春这个孩子,甚至是拿这孩子当儿子看的。

  杨遇春点了点头,转身走到门口时,突然转身一脸认真的看着贾六,说了一句:“大人,我要考上武状元给大人带兵的话,将来我可只认二小姐肚子里的孩子,那个格格的孩子我不认。”

  贾六没反应过来,杨遇春已经溜了。

  有点纳闷,这半大孩子什么时候叫媛媛给收买过去了,将来别给他闹出九子夺嫡啊。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好读百书的贾六知道这句话出自《儒林外史》,此书成书于乾隆早期,虽书中背景是明代,但基本却是清朝的写照。

  三年厅官捞上等值一千万人民币的银子,其实对乾隆朝的官员而言真是不多的,能做到这个数的绝对是清官。

  至少,比贾六这个大清忠臣、满洲额驸要清。

  因为,在大清朝能称贪官的起步价得是百万两,这是入门。

  额驸刚刚入门。

  千万两算是够看,上亿两才叫人杰。

  和中堂搞出议罪银后,大清再也不用为缺钱而担心,每年都有等同一半国库的议罪银流入内务府广储司银库,这事说明什么?

  说明大清的官员人人都是忠臣,人人为大清好呗。

  中华五千年,要说哪朝忠臣最多,除了乾隆朝,您甭想找出第二个来!

  泸州知府做了不止三年知府,光送三千两银子外加小东西,捎上两个美女就想同提督大人搭上线,显然太小看提督大人的操守了。

  两娘们折现一万两,你宋知府还别嫌贵。

  也就搁额驸没上过学,人粗俗,说话不喜欢绕弯子才给你直接开了价,换别的大人过来,指不定你宋知府为怎么送礼急出白发来呢。

  有价格都好说。

  第二天贾六还没醒,宋知府的师爷就将银票送了过来,也不多说一个字,直接就在门房那告辞走人了。

  所谓双龙不会面。

  收了钱的提督大人心中有数,送了钱的知府大人心中也有数,以后大家就是朋友了,但军政官员之间,彼此最好还是要保持一定距离的,免得旁人说闲话嘛。

  到了成都,贾六便将收了泸州知府一万三千两银子的事对会长说了。

  “倒是个会办事的。”

  会长直接伸手。

  贾六愣在那里:“什么意思?”

  会长有些不高兴了:“你说什么意思?”

  “你不是清官吗,要什么钱啊。”

  明白过来的贾六白了会长一眼。

  “我办的是你的事,你不出钱我怎么办事?”

  会长将一堆账薄从抽屉中取出摆在贾六面前,“你自己看看,全川九品以上官员一共四千九百六十五人,现在我们的人才五百六十七人,只占全川官吏一成多,这余下八成多要不要花钱?”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