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3章 债多不愁,鬼多不怕_大人,得加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浪费。

  舔的水平也越发高涨。

  故事就从香烟开始。

  总督大人围绕香烟可以不用装在烟锅里,而是直接能抽这个事实说起,带出了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的方针指示。

  最后点题。

  是不是可以发挥关门优势,把关外的宝贝转换为合法的收入,提高关门驻兵和家眷的收入,同时也能为直隶财政创收呢?

  “这?.”

  阿密达陷入深深的沉思,总督大人大胆创新的思路撩拔了他那颗萌萌之心。

  要知道山海关作为“柳条边”的最西南端,相当于国门一般,守住了这道国门,汉人自是过不去,那样一来关门除了收收那些经营执照挂在内务府的商队关税,以及获得边门签票的小贩些许好处,实际上也没啥油水。

  但要按总督大人的设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胆创新,将从前的“堵”改为有引导性、有控制性的“疏”,是不是就能从中获得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巨额利益。

  好比那些想到关外谋生的汉人,一人收他十文钱,再让他们在指定区域搞聚居点,由关门和沿边八旗官兵定点征收各种税收,甚至可以低价从这些汉人手中收购皮毛、人参、东珠高价运到关里卖。

  还可以让出关的穷汉人种地,收他们的租子

  总之,让汉人去替旗人挣钱,不比杀了他们好?

  还能顺带着解决直隶地区人多地少问题,缓解社会治安,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怎么看都是一件良政啊。

  问题是,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是他一个参领能搞定的,还涉及到关外的大小衙门。

  更何况,朝廷之所以设柳条边,就是不让汉人出关。

  国策在此,怎么敢随意创新变通呢。

  柳条边这个名词,贾六前世就听说过,此边准确说不是长城,而是清廷对关内关外的分界线,部分是建在明长城基础上的。

  此边分两期建造,第一期柳条边称“老边”,太宗崇德年间始修,至顺治十八年方筑成。

  北起开原威远堡,南至凤城,西南一路延伸至山海关,东南至海边,将辽西、辽南包括整个辽河平原全部包括在内,全长近四千里。

  第二期柳条边称“新边”,康熙九年由宁古塔将军主持修筑,这条边从开原威远堡往东北走,一直筑到松花江边,全长一千多里。

  据阿密达讲,柳条边共有老边门16座,新边门4座,分由各地驻防八旗管制。

  凡进出边门者必须持有当地官厅签发的印票,其上写明持票人姓名、年貌、脸色,验证核准后方可进出。

  山海关作为柳条边的最南端,也是关内关外分界的第一道大门,除了负责本关所在,还负责辽西的锦州区域大小堡台数十处。

  也就是说就算阿密达肯解放思想,他也最多只敢偷偷放汉人在辽西一带活动,更远的广宁、辽南、盛京、铁岭、宁古塔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