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章 撤标书_重生从小作坊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淀粉厂的产能也比佳运淀粉厂扩大一倍了。

  闫俊打开电脑上网搜了一下这个公司,没有查到,“这个淀粉厂看来来势汹汹啊,还这么巧?和咱们一样是刚成立的。”

  范卫良拿着笔写了一个名字给闫俊看,向连山,“这个人之前是鲁省西王集团下属淀粉厂的副厂长,我之前和他打过交道,能力比较强。

  不知道为何也辞职出来了?”

  闫俊面色如常,指节发青,显然他的养气功夫还不到家,咽了口吐沫,“时运不济,咱们刚成立就在邻市碰到一位强敌。以后山县粉条要进的淀粉到时候可要挣一挣了。”

  平日很严肃的范卫良哈哈大笑起来,“怎么,闫俊你这打退堂鼓了?你要想做大这一行,不仅要和各个大小的同行斗,还得顺应国家的政策。

  咱们这个淀粉厂最好的是整个归德市还没有淀粉厂,这样咱们就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淀粉销售,越往北越难,因为燕鲁之地生产的玉米淀粉占全国一半以上。

  所以,咱们的销售方向往西往南都行,只要不往北。”

  闫俊听完,“我倒不是害怕,就是觉得荷泽市要是有一家,山县的销售会有影响,会不会打乱咱们之前的计划?”

  范卫良摇摇头,否定了闫俊的说法,他继续给闫俊分析,玉米淀粉的质量肯定是有好坏之分的,但差距不大,特别是用在粉条粉丝的生产上,基本没有区别。

  如果两个厂子差不多用时开工生产,那么,真正决定的不是地域问题,是销售的问题了。

  所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前面一定有群特别厉害的销售冲锋陷阵。

  所以,佳运淀粉厂应该早早地培养自己的销售团队了。

  而这,就需要花大力气去挖人了。

  闫俊同意,虽然生产出来的淀粉连闫王庄的需求量都满足不了,但居安思危,该做的都要提前做起来。

  闫俊和杨晓鹏对视一眼,很多东西不是从书本上能学来的,对于现在的他俩来说,范卫良就是个宝藏,知识丰富。

  一番话,也让闫俊对标书被撤的担忧去掉了一半,还是没经验,对这个行业了解的不是很多。

  知易行难,知易行难啊!

  范卫良接着说道:“至于撤标的事,不用理会,本来我就没看到那俩家公司的设备,贵,咱们日产50吨,没必要买很好的设备。”

  闫俊放下心来,“今天有个归德市锦华编织厂的给我打电话,他们厂子也在产业区,明年计划投产,现在是在老厂生产的,想给咱们提供编制袋的事。”

  范卫良头也没抬,“这是我让他们打的,这个厂子实力还行,好多淀粉厂也在用。我觉得可以,你可以和他们谈谈。”

  闫俊拒绝了自己去谈,现在工厂有自己的采购经理了,“到时候,范大哥和李经理一块和他们谈吧,我就不出面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