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 论功行赏_重生从小作坊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闫俊自个开着大五征去了旁边的鹿邑县,那里有个村子都是生产粉丝的。

  今天过来办两件事,一件事找供应商,另一件事是打听一下粉丝机器生产的情况。

  最好是有那种粉丝自动生产机,能日产五千斤的就行。

  粉条全自动生产机闫俊知道哪有卖的,五十万起,多的上百万一条设备,现在的闫俊还买不起。

  硬买回来,销量拉夸,场地拉夸,人工拉夸,还是一步一步扎实地走路吧。

  先打听了一下有哪地方做粉丝的,问清楚了直接上门。

  人家都在忙着,闫俊打声招呼就说明了来意,主人家姓王,40多岁的中年汉子。他在搅拌玉米淀粉,走不开,闫俊就陪他在这说话。

  都是干这行的,人家也没掩饰什么,粉丝用一大半玉米淀粉和少量绿豆粉。

  还没有粉条红薯粉纯度高!

  说起粉丝,估计全国人都知道,龙口粉丝,据说龙口生产的纯绿豆粉丝99%都是出口,那市场上这么多龙口粉丝是啥东东?

  当然大部分都是玉米淀粉粉丝了。

  王老板抽空和闫俊谈起了粉丝价格,他们家还剩着一点库存,闫俊看了看,质量不错。

  聊天中闫俊打听他们粉丝往哪卖,这也不是啥商业机密,鹿邑县的粉丝大部分卖到浙江和福建,都是发物流。

  闫俊说了,粉丝出货后,他可以过来拉货,这样省了他们的运输钱,价格得领讲算。

  王老板拿着计算机按了半天,说了个价格,“3块钱斤吧,咱们也是第一次合作。”

  闫俊提出他自己再让出一毛钱,让王老板两斤包装一下。

  但王老板觉得2斤装太麻烦,还得再招工人,还有买塑料袋子、尼龙袋子等等。

  好吧,谈了半天,闫俊又让了一毛钱,王老板才结束了他的喋喋不休。

  这价格比郑楼那家粉丝便宜,闫俊卖到鹏城还有7毛钱左右的利润,和粉条差不多了。

  “王老哥,你家一天生产多少斤?多少天能交货?”

  “我这一天五千多斤吧,今天生产,明天晒,后天包装,你后天下午就能来拉货。”

  “这不行,我准备要两万斤,剩下的你看,帮我联系你们村的吧,到时候一车拉走了。”

  王老板都有点不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会是吹牛的吧。

  闫俊看他眼神,就明白了,直接拿出两万块钱,扬了扬。

  “王老板,这是订金,剩下的装车再给。”

  这下子王老板放心了,带着闫俊又跑了三家,一家给了五千块钱订金。

  闫俊也给他们交代了,一定要保证质量,晚交货没事,一定不要有太多水分,要不到时候他是不会收的。

  几人连忙保证,闫俊把车里的塑料袋和尼龙袋子分给他们几袋,让他们买这种袋子包装,到时候会抽查质量和斤数。

  第一次合作,双方都希望顺利完成,闫俊也是再三告诫他们。

  闫俊在这里呆了大半天,看他们怎么样生产粉丝,比粉条更麻烦,毕竟粉条更粗一点,韧性更大。

  他们这里的设备一看就是落后的,速度太慢了,而且工人有8个人。

  闫俊心里给他们算个账,按卖给他的价格算,一万斤玉米淀粉生产出11000斤左右的粉丝,去掉工人工资,水电煤,估计五千斤最多挣个一千块钱。

  当然,老板和自家人工资不算,利润更高点。

  对比一下,没有粉条的利润大,但粉丝在南方销售旺季比粉条长。

  闫俊现在不再考虑生产粉丝了,除非有更先进的设备。

  还最好是自家设备部研制的,杨晓鹏你任重道远啊!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