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4章 燕歌行_张辽新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问题。王仲宣如今乃是闲人一个一封书信也能让其从荆州赶来。顾元叹如今在朝中为侍中。也是个混日子的主儿,身为岳父弟子,岂有放过他的道理?羊衙乃是岳父之婿,我与他这个连襟倒是未曾谋面,泰山羊家也是名门,请他来问题也不大。如今已有四人,昭姬你觉得还有何人可以延请?”

  “昭姬姐姐,莫要犹豫。尽管想好了,让夫君去找。她是咱们的丈夫,妻子有事,自然要丈夫出头的。”在张辽的潜移默化之下,曹清从来就没将自己正妻的身份看的太重。

  张辽一开口,就是四位名士,蔡琰自然明白,张辽既然开口,这四人必然不会拒绝。“差不多了,只是很多琐碎事务需要人做,总不能事事否劳烦文举公他们亲力亲为吧?”

  “好办!让家中几个子、丫头都过去卓忙。怎么也是他们的外祖,顺便也跟着你和几位名士学些东西。若是人手依旧欠缺,张家家学中学子也不少。实在不行还有马邑城的公学。这天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

  “什么呢?咱家的孩子可也被夫君你划进去了!”曹清有不乐意了,张辽的话确实不怎么中听。

  “失言!失言!”张辽连忙笑着道歉。

  一旁的孙尚香突然插了一句道:“为伯唔先生修订文集虽是好事,但夫君的才华也同样不俗啊,咱们是否也该将夫君的所有文稿整理一遍。也为夫君出一部文集呢?”

  孙尚香这话一出,曹清、蔡琰都用一种热烈的眼光看着张辽,这让张辽心中渐有着毛骨悚然之感。正因为张辽自己并没有什么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无论是诗歌、短文还是专著全都是“借”的“后人”智慧。张辽最多就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做了一番改动。所以张辽十分自觉的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吟诗作文。唯恐将来无文可抄。但正是这样。却也使得张辽的诗文极为少见,再加上现世的几诗文确实不俗,在士林中张辽也就有了“惜墨如金”的名声。

  “对了,我这里还有一从维阳送爪…言诗门夫君被誉为五言诗大成是却从未写讨州唤谢饥!”曹清带着挑唆的口吻,从身边拿出一张纸。

  蔡琰对于诗词歌赋最为感兴趣。不等张辽伸手,她便将这张纸接过来。仔细的看着,脸上不由得闪出兴奋的神采。不用蔡琰开口。张辽也知道这被曹清称为“第一七言诗”的诗歌确实不错,否则也不会如此兴奋。

  五言诗早在《诗经》中就有体现。只不过经过两汉四百年的演化,到了此时更加成熟。而张辽的《望岳》、《虎牢关》这两五言诗则是五百年后的唐朝杜甫以及八百年后的宋朝司马光的作品,多出数百年的进化,张辽的五言诗被士林称为“五言诗大成者”实在不算过分。

  而七言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